基本功—唱
京剧表演的4项基本功。简称四功。是京剧表演程式化的4种艺术手段。唱,指有旋律音调的歌咏;念,指有音律乐感的念白;做,指眼神和面部表情及舞蹈化的形体动作;打,指翻扑打斗的技巧。四者相互融汇结合、互相补充、相辅相成,成为载歌载舞的京剧表演的主要特点。 唱为四功之首,学习唱功第一步是喊嗓练声,学戏吊嗓,以扩大音域、音量,美化音色,锻炼耐力,学会运气、用气,改变生活中唱歌说话的自然状态,进入戏曲演唱的艺术规范。进而要分别字音的四声(即阴平、阳平、上、去),分清尖、团、上口,注意五音(唇、齿、舌、牙、喉各音发声部位)四呼(开、齐、撮、合各种发声演唱口型),练习演唱的吐字、咬字(字头、腹、尾的发出和归韵)、喷口、运腔、润腔、甩腔等技巧。这些练习应先易后难,由简入繁,通常以真声为主的行当,如老生、武生、净、老旦、丑等先由[二簧]调式的[二簧原板]、[二簧慢板]入手,再学以[西皮]调式;而以假声为主的行当,如小生和青衣、花旦,则从[西皮]调式的唱腔开始,再学以[二簧]调式。随着年龄和艺龄的增长,所学剧目和唱段调式、板式的拓宽,在艺术实践中学会体验角色,运用声乐技巧去表现人物的性格、感情和精神境界。 京剧的唱,从来不是游离于剧目之外的独立的声乐表演,而是穿插在戏里为塑造人物,揭示人物内心感情的艺术手段。通过演员悦耳动听的演唱,以外化的音乐形象的传达,丰富和加强剧本的文学形象,并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。京剧演唱的优劣,取决于演员艺术修养和技术技巧的高低。因演员的审美情趣、体验和理解的不同,也由于唱腔和唱法不同,会形成不同的演唱艺术风格和流派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