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调秧歌别名大秧歌(西路)、石家庄秧歌、大锣腔、调屁股秧歌,清代形成于石家庄地区,现流行于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的正定、平山、无极、深泽、新乐、行唐、藁城、栾城、灵寿、赵县等县。
西路秧歌代表人物:
赵瑞林,男,1941年出生,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。
西调秧歌的唱腔结构以板腔体为主,辅以民歌小调,不入管弦,仅有锣鼓伴唱,至今仍保留干板徒歌的风格主体板式有头性板(慢板)、二性板、哭板(哭调)、寸板、散板,辅助板式有起腔、顿板、拉翠等及[河西调][拉君调][云苏调]等常用民歌小调。
西路秧歌传统剧目主要有《潘杨讼》《血溅乌纱》《抄杨府》《抄徐府》《五凤楼》《困汉中》《狸猫换太子》《刘玉兰赶会》《杨二舍化缘》《海瑞告状》等。
西调秧歌现系“京津冀”地区之河北省特有剧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