丝弦别名弦腔、弦子腔、弦索腔、河西调、小鼓腔、罗罗腔、女儿腔、邢台丝弦、东路娃娃调、东路娃娃、娃娃腔、小车调、深州老丝弦、月琴曲等。
丝弦的起源说法不一,有人认为早期的丝弦是在元人小令、明清俗曲的基础上衍变而成的,剧种形成于明万历年间。清初,在河北境内普遍流行,现流行于河北省中南部和晋中地区东部及雁北地区。
丝弦的声腔属于弦索声腔系统,唱腔结构原系曲牌体,现为曲牌、板式变化混合体。分官调、越调两大部分,由起板、头板、二板、三板、赶板、拨子板、垛子板、甩板、哭板等板式,及[耍孩儿][山坡羊][打枣杆][歌南子][黄莺儿][桂枝香][锁南枝][青羊][倒推车][葫芦蔓][河西调]等多种曲牌、俗曲小调组成。
丝弦代表人物:
边树森,男,1940年出生,一级演员,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。
张鹤林,男,1943年出生,一级演员,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。安录昌,男,1937年出生,二级演员,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。
丝弦传统剧目主要有《白罗衫》《武成王》《三进士》《李天保吊孝》《李慧娘》《卖妙郎》《金沙滩》《调寇》《商容碰殿》《比干挖心》《渭水河》《刘墉下南京》《铡太师》《二进宫》《僧棚会》《砸銮驾》《杨家将》《秦香莲》《砸宫门》《铡徐孟》《柳树景》《贫女泪》《碧玉环》 《夸楼》《凤凰山》《指路》《茶瓶计》《国公图》《纪阳关》《花田错》《严塔寺》《书洞房》《毛有亮搬家》《常小打鱼》《天河配》《燕王扫北》《卖绒线》《闹花园》《桃山洞》《二龙头》《反云南》《煸火炉》《箭射华云》《小二姐做梦》《打铁》《花打朝》《扯伞》《打落子》《杨金花夺印》《两狼山》《张良辞朝》《卖华山》《卖凤簪》《罗府吊孝》《罗裙记》《金不换》《棋盘会》《翠屏山》《灞桥》《空印盒》《花烛恨》《宗泽与岳飞》《赶女婿》《糟糠情》等。
丝弦新编剧目主要有《孔雀岭》《红豆曲》《名相李德裕》等。
丝弦现系“京津冀”地区之河北省特有剧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