戏目  /   戏本  /   戏影  /  
师者  /   师承  /   师作  /  
机构  /   院团  /   器物  /  
流布  /   戏史  /   艺法  /  
京剧  /   昆曲  /   北京曲剧  /   评剧  /   河北梆子  /   越剧  /   豫剧  /   诗赋弦  /   丝弦  /   东路二人台  /   老调  /   西调秧歌  /   四股弦  /   哈哈腔  /   武安落子  /   河北乱弹  /   定州秧歌  /   平调  /   蔚县秧歌  /   西调  /   大平调  /   高腔  /   怀调  /   隆尧秧歌  /   南锣  /   河北赛戏  /   唐剧  /   贤寓调  /   罗罗腔  /   北词两夹弦  /   怀安软秧歌  /   武安傩戏  /   弦子腔  /   沙东落子  /   上党落子  /   晋剧(山西梆子)  /   曲剧  /   坠子戏(坠剧)  /  

中国戏曲学院© 1950-2021 北京市丰台区万泉寺400号
京ICP备 07011757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95 | 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63353774

坠子戏别名北方坠剧、化装坠子、坠子书、冀南坠子、简板书、响板书、馆陶曲坠。坠子戏源于河南曲艺“坠子”,广泛流行于冀南、冀东南一带,特别是南和县的西部、南部。1948年,邯郸广平出现“化装坠子”,由此开始化装坠子演出,并登上了舞台,发展出行当,增加了灯光布景,又吸收豫剧、曲剧、河北梆子的唱腔板式结构,形成了独立的剧种。现流布于河北省邢台、邯郸、石家庄地区以及河南省、山东省西部等地。

坠子戏的声腔属梆子声腔,唱腔结构为板腔体。传统音乐唱腔板式有[平腔][大小寒韵][五字韵][十字韵][快扎板]与过板、引子等。[平腔]作为坠子戏的主要唱腔,有慢、中、快三种速度,又有开腔和叙述句之分。[大小寒韵]表达悲切之情,[五字韵][十字韵]均作为独立的曲牌,穿插运用于[平腔]之间;[快扎板]用于唱段结束部分。过板是唱腔前的过门,引子是唱段开始前的引句。

坠子戏(坠剧)代表人物:

崔彦生,男,1962年出生,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。

王瑞芬,女,1965年出生,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。

坠子戏(坠剧)传统剧目主要有《包公出世》《包公案》《吴天保征西》《千古奇冤》《王华买父》《刘公案》《海公案》等。

坠子戏(坠剧)新编剧目主要有《故乡情》《女儿情》。

坠子戏(坠剧)现系“京津冀”地区之河北省特有剧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