戏目  /   戏本  /   戏影  /  
师者  /   师承  /   师作  /  
机构  /   院团  /   器物  /  
流布  /   戏史  /   艺法  /  
京剧  /   昆曲  /   北京曲剧  /   评剧  /   河北梆子  /   越剧  /   豫剧  /   诗赋弦  /   丝弦  /   东路二人台  /   老调  /   西调秧歌  /   四股弦  /   哈哈腔  /   武安落子  /   河北乱弹  /   定州秧歌  /   平调  /   蔚县秧歌  /   西调  /   大平调  /   高腔  /   怀调  /   隆尧秧歌  /   南锣  /   河北赛戏  /   唐剧  /   贤寓调  /   罗罗腔  /   北词两夹弦  /   怀安软秧歌  /   武安傩戏  /   弦子腔  /   沙东落子  /   上党落子  /   晋剧(山西梆子)  /   曲剧  /   坠子戏(坠剧)  /  

中国戏曲学院© 1950-2021 北京市丰台区万泉寺400号
京ICP备 07011757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95 | 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63353774

老调别名老调梆子,起源于冀中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[河西调],清道光、咸丰年间已具戏曲雏形。清光绪初年发展成熟。早期老调行当以,生、净为主,而生、净两行又是分行不分腔,同唱老生调,故称老调。主要流行于河北省石家庄市、保定市及周边定州市、安国市、霸州市、文安县、高阳县、固安县、永清县、以及北京市、天津市和山西省部分地区。

老调主要声腔属梆子声腔系统,唱腔结构为板腔体。基本曲调由上下句组成。男女分腔,男腔徵调式,女腔宫调式。主体板式有二板、头板、快二板(二不二、三不三)、三板(快板)、拨子、散板(紧打慢唱)、哭板等,辅助板式有搭调、起腔、导板、回龙等。

老调代表人物:

辛秋花,女,1937年出生,一级演员,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。

贾俊霞,女,1943年出生,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。

老调传统剧目主要有《王佐断臂》《王莽篡位》《王莽赶刘秀》《吴汉杀妻》《狸猫换太子》《打龙袍》《包公误》《包公出世》《三凤求凰》《杨门女将》《杨金花夺印》《盘夫》《白罗衫》《铡判官》《郑小娇》《金沙滩》《大刀王怀女》《花打朝》《两狼山》《潘杨讼》《忠烈千秋》《花烛恨》等。

老调新编剧目主要有《义斩皇叔》《乡间怒火》《花好月圆》《李斯与赵高》《梁红玉》《拒马令》《风雨秀兰》《方官承》《直隶总督唐执玉》《花娘改嫁》《珊瑚传》等。

老调现系“京津冀”地区之河北省特有剧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