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调别名泽州调、三搭板、永年西调、梆,清光绪三年(1877年)流入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,现流行于河北省邯郸市及永年县、广平县、曲周县、大名县、邱县、武安县、鸡泽县、肥乡县、磁县,邢台市沙河县、南和县以及豫北、鲁西、晋东等地。
西调属梆子声腔系统,唱腔结构为板腔体,兼有昆、罗、卷、簧等声腔。唱腔旋律为徵调式。主体板式有二慢板、三慢板、四六板、快四六板、慢长皮、中长皮、快长皮、介板、滚白、大慢板(又称“霸王鞭”,现已失传)等,辅助板式有大起板、起板、留板、送板等。曲牌有[靠山红][一串铃][读字韵][三倒板]等。
西调代表人物:
张海臣,男,1936年出生,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。
西调传统剧目主要有《雁门关》《九锡宫》《小过山》《罗章跪楼》《探阴山》《空城计》《封相》《赐福》《打面缸》《上坟》《顶砖》《铡徐蒙》《八郎刺萧》《海瑞告状》等。
西调现系“京津冀”地区之河北省特有剧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