蔚县秧歌别名蔚州梆子、中所秧歌剧、涿鹿秧歌角,形成于清乾隆嘉庆年间河北蔚县和山西广灵、灵丘县一带,现流行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、赤城、涿鹿、宣化,山西省雁北、晋北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旗县。
蔚县秧歌的唱腔结构由训调和梆子腔组成,前者属民歌体,后者属板腔体。以当地方言演唱。训调是蔚县秧歌早期的基本唱腔,相传有70余种,今存20余种。训调的句式结构是由2个和2个以上的乐句组成的单一乐段,同一训调可演唱多段唱词,呈分节歌形式。其前奏与间奏过门采用打击乐或打击乐与弦乐相结合的形式。训调的唱腔节奏分为慢板、中板和快板。板腔体唱腔主体板式有头性、二性、三性、介板、滚白等,辅助板式有导板、蹲板及附属于某些基本板式的花腔等。伴奏曲牌多种,多从晋剧、北路梆子、河北梆子借鉴而来。
蔚县秧歌代表人物:
王建平,女,1962年出生,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。
蔚县秧歌剧目主要有《何文秀算卦》《姐妹易嫁》《花烛错》《阴阳河》《三关点帅》《杨八姐游春》《算粮登殿》《打金枝》《义仆忠魂》《下河东》《杨寡妇》《武大郎卖饼》等。
蔚县秧歌现系“京津冀”地区之河北省特有剧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