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州秧歌别名定县秧歌、定州秧歌戏、苏秧歌、定县大秧歌、曲阳秧歌、大秧歌(东路)、东调秧歌。定州秧歌源于宋朝以前河北省定县黑龙泉一带的民间小曲,起源有两种说法,都与北宋苏轼有关:一说苏轼谪官定州任知县,见村民劳作辛苦便为其编曲,教他们插秧时咏唱,“苏秧歌”之名由此而来;一说民间小曲后经北宋苏轼填词正曲,清代开始演唱有故事有人物的曲目,清代晚期配上板、锣、镲等打击乐形成戏曲初级形式并搬上农村舞台,形成大秧歌。
定州秧歌以板腔体为主,辅以少数几支曲牌和民歌小调。主体板式有流水、慢流水、快流水、拨子板、寸板、导板、大悲,辅助板式有起腔、二踢脚、留板、锁板等。流水板为核心板式,生、旦、丑各自行腔,从不互用。曲牌有源自保定丝弦的[河西调][黄莺儿][青羊],以及本地民歌小曲[莲花落][走四方]等。
定州秧歌代表人物:
张占元,男,1941年出生,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。
黄翠,女,1948年出生,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。
定州秧歌传统剧目主要有《秦香莲》《杨三姐告状》《杨八姐游春》《卷席筒》《哑女告状》《乾坤带》《李三娘打水》《哭井》《绣鞋记》《屠夫状元》《状元与乞丐》《失子惊疯》《荒草坡》《莲花庵》《法门寺》《翠屏山》《王定保借当》《老少**》《老黄氏架香》《大经堂》《前燕山》《后燕山》《拦桥计》《李香莲卖画》《杨富禄投亲》《顶灯》《双锁柜》等。
定州秧歌现系“京津冀”地区之河北省特有剧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