戏目  /   戏本  /   戏影  /  
师者  /   师承  /   师作  /  
机构  /   院团  /   器物  /  
流布  /   戏史  /   艺法  /  
京剧  /   昆曲  /   北京曲剧  /   评剧  /   河北梆子  /   越剧  /   豫剧  /   诗赋弦  /   丝弦  /   东路二人台  /   老调  /   西调秧歌  /   四股弦  /   哈哈腔  /   武安落子  /   河北乱弹  /   定州秧歌  /   平调  /   蔚县秧歌  /   西调  /   大平调  /   高腔  /   怀调  /   隆尧秧歌  /   南锣  /   河北赛戏  /   唐剧  /   贤寓调  /   罗罗腔  /   北词两夹弦  /   怀安软秧歌  /   武安傩戏  /   弦子腔  /   沙东落子  /   上党落子  /   晋剧(山西梆子)  /   曲剧  /   坠子戏(坠剧)  /  

中国戏曲学院© 1950-2021 北京市丰台区万泉寺400号
京ICP备 07011757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95 | 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63353774

傩是古代先民驱除疫鬼的一种巫术形式,不断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后形成傩戏。武安傩戏,明朝中叶由山西传入今河北省武安市,被武安市固义村村民传承下来,与7300年前的“磁山文化”一脉相承,从最初的面具戏发展为赛戏、队戏等艺术形式,主要流布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西部的固义村,北部的白府村、得意村,东北部的南田村,东部的康宿村、东通乐村。武安傩戏没有唱腔,靠演员用带有地方语言的道白、韵白来表现人物、展开故事,以锣鼓伴奏。

武安傩戏代表人物:

李增旺,男,1951年出生,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。

武安傩戏传统剧目主要有《捉黄鬼》《大头和尚戏柳翠》《吊黑虎》《吊掠马》《点鬼兵》《岑彭马武夺状元》《开八仙》等。

武安傩戏现系“京津冀”地区之河北省特有剧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