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股弦别名四根弦、二夹弦、五腔调、武强调、五调腔、冀南四股弦、南柳子腔、一勾勾。
清末流入河北省馆陶县。现流布于河北省的衡水市、沧州市、邯郸市及周边的魏县、馆陶县、肥乡县、大名县、涉县等,以及山东省西部、山西省东部。
四股弦的唱腔结构以板腔体为主,辅以少量曲牌。主体板式有慢板(慢二板)、二板(流水板)、快板(三板)等。慢板和二板的结束句称作锁板,旦角二板的结束还可以用送板。快板有“紧打慢唱”和“紧打散唱”。辅助板式有幺二三、哭迷子(哭板、滚堂迷子)、导板、起腔、搭调等。曲牌主要有[娃娃][山坡羊]两种。另有不常用的[花鼓腔][黄莺儿][抱(傍)妆台][西江月]等小调牌子。花鼓腔仅在《活捉三郎》一剧中用,另三支牌子唱法已失传。偶尔用到,则采用“干念”的形式。四股弦器乐曲牌绝大部分是从其他剧种移植过来的,其中最多的是来自河北梆子和乱弹,另有一部分源于民间吹打。
四股弦代表人物:
李玉江,男,1953年出生,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。
解会谦,男,1962年出生,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。
四股弦传统剧目主要有《清风亭》《铡赵王》《状元跪楼》《小姑贤》《清官断》《魏征与李世民》《杨二舍化缘》《杨金花夺印》《两狼山》《卖华山》《贺后骂殿》等。
四股弦现系“京津冀”地区之河北省特有剧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