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喜奎
表演艺术家 — 生
刘喜奎(1894-1964)
原籍直隶南皮(今属河北),生于天津,工武生、老生,河北梆子青衣、花旦。民国初期名伶。
刘喜奎
1902年从艺,1903年,入天津李海科班学京剧。1905年,拜河北梆子演员宋永珍为师。出师后,在哈尔滨、海参崴以及天津、上海等地演出。与鲜灵芝、金玉兰并称“女伶三杰”。1918年,刘喜奎获坤伶大王徽号。1921年退出舞台,解放后重返戏剧工作岗位。代表作有《鸿鸾禧》《辛安驿》《蝴蝶杯》,新戏《新茶花》等。1937年,日本侵略者聘诱刘喜奎去日本演出,刘喜奎严词以拒。为灾民义演,所得酬金,全部捐献。她为人正直,在北洋军阀的迫害下,坚贞不屈,受到同行的敬重。
1950年被聘到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(今中国戏曲学院)授课,担任河北梆子班教师。1951年积极参加抗美援朝捐献义演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