戏目  /   戏本  /   戏影  /  
师者  /   师承  /   师作  /  
机构  /   院团  /   器物  /  
流布  /   戏史  /   艺法  /  
京剧  /   昆曲  /   北京曲剧  /   评剧  /   河北梆子  /   越剧  /   豫剧  /   诗赋弦  /   丝弦  /   东路二人台  /   老调  /   西调秧歌  /   四股弦  /   哈哈腔  /   武安落子  /   河北乱弹  /   定州秧歌  /   平调  /   蔚县秧歌  /   西调  /   大平调  /   高腔  /   怀调  /   隆尧秧歌  /   南锣  /   河北赛戏  /   唐剧  /   贤寓调  /   罗罗腔  /   北词两夹弦  /   怀安软秧歌  /   武安傩戏  /   弦子腔  /   沙东落子  /   上党落子  /   晋剧(山西梆子)  /   曲剧  /   坠子戏(坠剧)  /  

中国戏曲学院© 1950-2021 北京市丰台区万泉寺400号
京ICP备 07011757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95 | 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63353774

赵桐珊

表演艺术家 — 旦

赵桐珊(1901-1968)

原名同山,字醉秋,艺名芙蓉草,河北武清人,工青衣、花旦。

《四郎探母》饰萧太后

幼读私塾,9岁来北京从赵庭玺学艺,12岁入三乐社科班(后改正乐社),先学梆子,后学京剧,曾与尚小云、荀慧生合称“正乐三杰”,16岁时在上海演出连台本戏《女侠红蝴蝶》,红极一时,1918年出科,历搭春庆班、福庆班。1919年随梅兰芳访日演出。曾与尚小云、程砚秋、荀慧生、余叔岩、周信芳、欧阳予倩、侯喜瑞、时慧宝等合作。后又受教于田桂凤、王瑶卿,在上海演出时有“上海王瑶卿”之美称。赵桐珊青衣、花旦、刀马旦行行精通,且通晓其他各行,被誉为“能派”。擅演剧目《乌龙院》《喜荣归》《回荆州》《棋盘山》《樊江关》《乾坤福寿镜》《辛安驿》《梅玉配》《万里缘》《雁门关》《得意缘》等。

赵桐珊

赵桐珊致力于戏曲教育工作,先后在南通伶工学社、上海戏剧学校、中华戏曲专科学校、华东京剧实验学校、东北戏曲学校任教。1955年,到中国戏曲学校(今中国戏曲学院)任教。学生有刘秀荣、谢锐青、杨秋玲、曹佛生、曹毅琳、刘长瑜、汤小梅、柯茵婴、陈和平、艾美君、王小蓉、李维康等。